小切口 大文章——读程章灿新著《对联课》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09-13 08:54:13 / 人气:
说起对联,中国人都不会陌生。我小时候,还能看到大户人家木门上刻字填漆的旧联:“忠厚传家久,书香继世长。”但更多的已是与时俱进的“新春联”,重在“意思好”,于对仗、平仄均可不讲究。第一次为对联的典雅打动,是1980年秋天游苏州拙政园,亭台楼阁的楹联,不但耐人品味,而且韵节动听,忍不住掏出纸笔抄录,如“四壁荷花三面柳,半潭秋水一房山”“爽借清风明借月,动观流水静观山”,至今犹能记忆。此后遂注意购读与对联相关的书籍,梁章钜的《楹联丛话》、张伯驹的《素月楼联语》,尤其梁羽生的《楹联谈趣》,由联及人,由人及联,环环相扣,趣味横生,此前只知道他是武侠小说名家,读此书更能领略其文字之好与腹笥之丰。
不过,这些书重在对联欣赏与相关史事,偶涉撰作。程章灿先生这本《对联课》,则基于他2022年在南京大学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的DIY课程,真正将对联作为一门文学专业课,从对联的源起与用途、平仄声律、用典、句式修辞等基本功讲起,进而对常见常用的庆贺联、哀挽联、名胜联、书房联与集句联等作分类阐述,并论及对联别格、无情对与诗钟,最后介绍对联的书写与展示,且配有20余种名家书联图片,循序渐进,深入浅出,不但全面、系统地将对联欣赏、创作的相关知识讲通讲透,而且由对联引向中国文学的古往今来,成为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一种渠道。本书仍保留着12讲的形式,每讲围绕一个主题,包括部分学生习作的点评,成书时虽做了较大的修改,仍保留着相当程度的口语化,读来如口传心授,颇感亲切。
《对联课》,程章灿 著,南京大学出版社2025年出版
对联起始,通常的说法是后蜀国主孟昶所制春联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成了宋灭后蜀的谶语。可以肯定是北宋的好事文人编造了这个故事,但是它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,即重要事物的发生一定归源于名人,所以被津津乐道千余年。程先生举出敦煌文书中发现的十几副唐末四言联,是时代更早的无名氏作品。尤其重要的是,他分析对联的构成要素在六朝南京已陆续形成:“六朝文学在视觉上有对偶的传统,在听觉上有声律的传统,在创作中有题目的传统,在赏评上有摘句批评的传统,这几个传统相互融合,彼此支持,为对联的萌芽和茁壮成长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壤。从这个角度可以说,对联是六朝文学之子。”这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论断,显示了程先生的卓识。
“一副对联,可以登高望远,书写风景,也可以品评人物,纵横古今,可以寓有政治评判,也可以发表学术见解。文人雅士在书斋中张挂对联,往往抒情言志,彰显个人的风雅趣味。”程先生称对联为“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”,特别强调旧时“做对子是从儿童抓起”的对偶基本功训练,因为“对偶是传统文学的核心技巧,不仅作对联时用得上,写律诗,写骈文,参加科举考试写八股文,全都用得上”。“对联是为特定的时空节点与特定的情境而度身定制的一种文艺形式。作为文艺形式,它与文学创作、书法篆刻、园林建筑、景观设计等密切关联,具有融合性强、文化内涵丰厚的特点。”这一堂对联课,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课。
“声律是构成中国古典文学美学的重要基石”,自汉末至隋唐,中国韵文的声律化经历了数百年的探索。“对联非但不是例外,而且是得风气之先者,因为诗文声律化是从句到篇逐步演化成熟的”。《对联与平仄声律》这一讲,对于赏析与写作诗词曲赋,都有意义。分辨四声的难点在于普通话中已消失的入声字,只有岭南方言中尚保留入声,程先生是福建人,故而能讲得特别透彻。辨声之外,对联的平仄格律有时比诗词更严格。著者列举大量实例细作分析,使读者一目了然。同时顺手拈来,介绍相关知识,如“古代汉语中遇到四项并列,比如四个人名、四个地名并称,通常按照平上去入的次序排列”。初唐四杰“王杨卢骆”,并不是文学成就的排序,杨炯“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”是有道理的。书中诸如此类的“延伸阅读”不胜枚举,读来尤增兴味。如讲用典时举出“天王盖地虎,宝塔镇河妖”等近典,“凡尔赛体”“躲猫猫”等新典,如陈寅恪诗中“金粉南朝”“徐妃半面”的化用,钱锺书“喻有多边”的阐释。“提高用典技巧,要善于挖掘典故中的文化内涵”,这就不仅于韵文,散文、小说写作同样可由此得益。
第十讲《对联别格》、第十一讲《无情对与诗钟》,都属对联中的另类,体现的是其游戏性,“既然是文字游戏,就难免追求奇巧,取意用辞,因难见工,也就难免形成诙谐滑稽的风格效果”。常见的“三光日月星”等“绝对”,“很多不讲平仄规范,纯粹是出于游戏笑乐,类同博弈”,也确实有博彩的成分。这类对联往往有不同版本的“本事”,常依托某些富于神奇色彩的名人,也即胡适所说“箭垛式的人物”。程先生依写作手法将别格对联分为离合、谐音、歇后、双关、叠字、嵌字、回文、同音同边等八类,便于读者赏析。
“孙行者”对“胡适之”,“三星白兰地”对“五月黄梅天”,都是大家熟悉的无情对。其特点是“将古今、文白、雅俗、汉语与非汉语的语词打并一处,通过不同寻常的串联组织,来制造出其不意、诙谐幽默的效果”。相较而言,诗钟作为成年人的对联训练与比试,更为文人雅士所钟爱,尤其是明清以降对联兴盛时期,成为逞才显能的重要方式。旧时典籍中涉及诗钟雅集的记载不少,诗钟作品集亦时见流传,而阐述诗钟规则与技巧的专书不多。程先生对嵌字格、分咏格两种主要类型诗钟的“玩法”作了简要而明确的介绍,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。
程章灿说:“在中国文学作品中,对联是最短小精悍的,也是最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。”由小小对联而成此20万字的专书,使喜闻乐见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,这样的弘扬传承工作,远比泛泛而谈的“国学”宏论有意义。
上一篇:“阅读经典好书 争做时代工匠”暨《领读者》读书活动在长沙启幕下一篇: 返回列表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我市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力度 全面做好“开学季”食品安全保障09-08
- 我市开展食品安全联合督查09-05
- 重庆精准治理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聚焦农药兽药残留、瘦肉精、地沟油等09-05
- 广州市召开会议部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08-21
- 注意!河南下架15批次不合格食品08-10
- 省会部分商超开展食品安全免费快检活动08-04